美国政府通过种种手段遏制各国头部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发展已成为常态,如对华为、中兴等科技企业的持续制裁。本篇在上篇分析美国对TikTok制裁及多方应对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旨在为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突围提供借鉴,助力构建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的数字经济新格局。
四、美国打压各国科技企业案例及影响分析
(一)法国阿尔斯通
阿尔斯通在全球电力能源与轨道交通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其技术实力与市场份额对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等企业构成严峻挑战。美国为维护自身在能源与轨道交通等关键领域的产业优势和经济霸权,对阿尔斯通挑起针对性打压。
美国主要采用法律与政治施压的手段。在法律层面,利用《反海外腐败法》实施“长臂管辖”,以“贿赂指控”为由,对阿尔斯通展开调查与起诉。2013年,阿尔斯通高管在纽约机场被捕,被指控在印度尼西亚项目中存在行贿行为。美国司法部以高达125年监禁威胁、天价律师费、高额保释金等手段,将其作为“经济人质”极限施压,迫使其认罪。在政治层面,向法国政府施压,干扰阿尔斯通正常经营决策,迫使公司就范。
美国的打压对阿尔斯通产生了毁灭性影响。阿尔斯通不仅被美国司法部处以7.72亿美元的巨额罚款,核心业务更是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强制”收购,公司主体业务被拆分,失去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与主导权,曾经的“工业明珠”就此黯淡。从长远角度看,法国在能源和轨道交通领域的产业发展遭受重创,国家经济利益受损,法国在全球工业格局中的话语权被削弱。这一事件也给全球企业敲响警钟,让各国深刻认识到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惜滥用法律与政治手段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本质。
(二)中兴通讯
在全球通信市场中,中兴通讯凭借自身技术实力与成本优势,在5G网络建设、通信设备制造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这对美国相关企业的利益及美国在全球通信技术领域的主导权构成挑战。
美国为维护其在通信技术等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遏制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步伐,对中兴实施战略性打压。一方面,美国政府滥用行政权力,以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规定、威胁国家安全等理由,出台一系列制裁措施。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使得中兴在核心零部件采购上陷入绝境,严重冲击其正常生产运营。另一方面,美国在国际舆论上对中兴进行抹黑,指责中兴产品存在安全漏洞,试图误导国际社会对中兴产品的认知,削弱中兴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与声誉。
美国的打压给中兴带来多方面影响。短期内,中兴的供应链断裂,生产经营活动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大量订单交付受阻,市场份额也因信誉受损而被竞争对手蚕食。从长远看,这一事件促使中兴加大在通信芯片研发、操作系统优化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努力降低对美国技术的依赖程度,逐步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同时,中兴在逆境中也强化了与其他国家供应商的合作,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在全球通信市场的影响力并未因美国打压而彻底消失,反而在艰难应对中不断寻求突破与转型。
(三)华为
华为凭借在5G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快速崛起并占据领先地位。为限制华为在国际市场的扩张以保护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遏制中国在5G通信领域的快速崛起,制裁华为被美国视为维护其在全球科技领域领先地位和主导权的重要手段。
在政策法规层面,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相继出台一系列严苛的禁令与限制措施,并将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管制“实体名单”,这一举措直接导致华为在获取美国的芯片、软件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时面临重重阻碍,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在国际舆论场,美国通过官方发声、操纵部分媒体等方式,大肆抹黑华为,质疑华为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企图在全球范围内破坏华为的品牌声誉,误导各国政府与消费者对华为产品的认知。在外交层面,美国政府积极游说其他国家抵制华为,频繁向欧洲、日韩等国家施加政治压力,试图组建针对华为的国际“包围圈”,迫使这些国家在5G建设等项目中排除华为的通信设备。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行为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短期内,华为在供应链和市场拓展方面遭遇了巨大困境。以手机业务为例,由于芯片供应受限,华为手机的产量与市场份额曾一度受到冲击,全球出货量出现下滑。从长远看,美国的打压激发了华为的内生动力,促使其坚定不移地加大自主创新研发投入。近年来,华为自身的技术实力与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全球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显著增强。
美国常用制裁手段
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如限制半导体制造设备、尖端芯片等对华出口,阻碍中国企业获取关键技术和零部件。
通过“实体清单”等将众多中企列入制裁名单,对华为、中兴等通信企业实施封锁制裁,限制其在美国市场的业务以及与美国企业的合作。
舆论宣传,污蔑中国科技企业的产品存在安全问题,如称华为、中兴的通信设备“留有后门”“传播新冠病毒”等,试图败坏中国企业的市场声誉。
行政命令与国家安全审查,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或《与敌国贸易法》(TWEA)签署行政令,直接禁止美国企业与特定实体进行交易。强制剥离或并购限制。通过行政命令或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要求企业剥离在美业务或禁止敏感领域的并购。
通过国会法案直接限制特定企业或行业,如通过《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抖音法案》限制TikTok。
多边制裁。联合盟友(如欧盟、日本)共同实施制裁,扩大影响范围,通过外交手段迫使其他国家限制与被制裁企业的合作。
五、企业跨国经营反制裁的应对建议
TikTok事件为企业跨国运营敲响了警钟。TikTok、华为等案例表明,受到打压的企业在局部领域打破制裁已具备可能性。企业可通过“法律+技术+地缘”多轨并行手段进行反制,但根本上仍需依托国家实力重构全球规则等策略有效削弱制裁影响。
(一)企业应对建议
构建严谨合规风控体系。借鉴华为“合规三层防线”的成熟模式,跨国企业应搭建起严密的合规风控架构。企业内部严格依照当地法律法规、行业通行准则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的合规手册行事。定期对企业业务流程开展合规审查,进行独立、系统的审计工作,对企业整体合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合规漏洞,并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同时,企业应建立常态化的合规培训机制,强化员工的合规意识。
打破关键领域技术依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掌握关键技术,通过实现技术自主可以使企业降低对美国技术的依赖,自主掌控生产链条,减少美国制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尽管短期内实现完全的技术自主难度较大,但逐步构建关键领域的自主技术体系,能够增强企业应对制裁的能力,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程度,为企业在长期博弈中赢得主动权。
推进供应链区域本土化布局。为降低因地缘政治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企业应积极实施供应链区域本土化战略。积极开展“去中心化”布局,在供应链方面进行本土化运营,减少对单一国家或地区供应商的依赖。加强与当地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深度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及潜在风险。如华为在墨西哥、迪拜、荷兰等全球多地建立供应中心与区域配送中心,积极与本地供应商合作,实现本地制造与采购,以集中认证、分散采购为原则,管理全球元器件供应商。
借助法律手段维护企业权益。面对不合理的制裁措施,企业应充分利用美国司法程序,积极开展法律反击。一方面,组织专业的法律团队针对美国政府的制裁行为提起诉讼,从法律层面论证其违法性与不合理性,如以侵犯企业合法权益、违反美国自身法律程序等为由进行抗辩。在诉讼过程中,合理运用法律手段争取时间,为企业调整业务策略、寻求其他解决方案创造机会。另一方面,通过法律程序中的信息披露环节,揭露美国政府制裁背后的政治动机,争取舆论支持,推动社会舆论对美国政府制裁行为进行监督与反思。
积极践行ESG理念。如TikTok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环境保护方面,可通过优化数据中心的能源管理,采用节能设备和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在社会层面,加强对内容创作者的扶持与保护,营造公平、健康的创作生态。在公司治理上,建立透明、公正的决策机制。通过积极践行ESG理念,提升企业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弱化政治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干扰,降低政治风险。
实施多维度突围策略。在现实情境中,完全规避制裁存在诸多困难,企业可通过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降低对单一市场或技术的依赖。加强与其他国际企业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补等方式,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实施多维度突围策略,使企业为长期应对制裁压力争取更广阔的空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建议
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构建突破“卡脖子”技术新体制。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前沿工程技术开发、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投资,瞄准各类创新主体,聚焦产业技术补足短板,整合科研技术研发力量,走自主研发之路。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激活科研创新动能,加快建设高科技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从而实现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根本转变。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多元化应对产业链调整冲击。政府应通过政策鼓励、扶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加快推动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升级,打造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为摆脱欧美技术讹诈奠定基础。
做好对等反制措施,完善合规体系建设。统一对美科技政策的基本立场,强化各部委工作协同,以国家科技进步与市场发展为核心导向,构建起一整套权责有序、层次分明的行政应对体系。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以及司法部等相关部门应做好充分预案,通过完善“不可靠实体清单”等方式,在我国科技企业面对不正当竞争之时及时介入,保障我国科技企业的合法权益。针对美方对华采取的单边关税措施及经贸打压行为,及时进行战略反制。2025年4月美国对华加征“对等关税”,随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美加征34%关税。商务部、海关总署宣布限制稀土出口,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商务部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对杜邦集团发起反垄断立案调查;海关总署暂停3家美企输华资质。各部门协同发力维护国际经济秩序,为中国企业应对制裁、稳固海外发展根基保驾护航。
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拓宽国际合作新渠道。一方面,以更加积极的对外开放态度应对美国联盟体系的挑战,发挥中国市场优势,拓展与美国之外的国家间科技合作,因势利导打破美国对华科技围堵的藩篱。另一方面,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贸易投资关系,加深“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更深入的利益往来与对话合作。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是赢得中美科技之战的关键,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掌握竞争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介绍
赵艳红
咨询师
长期专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及新业态治理领域,参与并负责多项产业研究、政策研究、重大项目咨询等,形成多项产业研究报告、政策建议及项目咨询成果。
杨晨旭
咨询师
长期专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及人工智能领域,参与并负责多项产业研究、政策研究、重大项目可研与专项项目评估,形成多项产业研究报告及项目咨询成果,具备丰富的工程咨询经验。
编辑:张 华
审核:赵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