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Watch

北国咨观点

北国咨观点 | 高校宿舍建设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的初步思考

发布日期:2025-08-08

来源: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已达60.8%,在校生规模4846万人,较2020年增长15.8%。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及人口数量的增加,预计2032年前在校生规模将持续扩大。学生宿舍作为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载体,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其功能需求已从单一的居住场所升级为集生活服务、学习交流、文化熏陶、素质拓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优质的宿舍环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更是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功能布局、规模规划及审批流程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宿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宿舍建设优化方向与实施路径的初步思考。

一、高校学生宿舍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学生宿舍(即大学学生宿舍)的建设过程,与大学的整体发展紧密相连。结构形式上,从早期的砖混结构到2000年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再发展到近几年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装配式钢结构,结构形式的变化让宿舍的功能设置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功能设置上,经历了从单一居住功能到配备基础生活设施,进而发展到普遍增设独立卫浴和阳台等多个阶段的演变,近几年还复合了学习、健身、会客等多种功能。例如2017年建成的清华大学南区生活区,除居住功能外,还设计了自习室、研讨室、健身房、琴房等非居住功能,整个生活区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居住需求,还能够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及休闲需求。


图片来源:兰州大学官网及网络公开资料
图1 宿舍居住空间及休闲空间

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多元筹资机制,保障学生宿舍项目建设投资,并鼓励学校加强宿舍的服务作用,优化学生宿舍功能设置,加强空间共享和复合利用,依托学生宿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宿舍品位,满足学生生活和学校育人多种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高校学生对宿舍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传统居住功能,高校宿舍功能复合化已成必然趋势。这一演变过程既反映了教育规模的扩张,也体现了高校宿舍从“满足居住”到“服务育人”的理念转变。高校学生宿舍作为集学习、生活、社交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正面临规模与质量的双重挑战。

二、高校学生宿舍发展面临挑战

近年来,高校扩招与宿舍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然而受用地和建设规模限制,当前宿舍设计仍存在功能单一、空间趋同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随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变革,高校学生宿舍正面临需求多元化、功能复合化、空间集约化的新挑战。

一是复合功能不明确。在普通高等学校十二项校舍中,学生宿舍一直处于附属配套地位,但在面积构成中,宿舍面积指标占比35%以上。根据《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16),宿舍主要满足居住、盥洗、如厕、晾晒的功能。较为单一的功能定位与建筑体量高占比不相匹配,未能充分发挥高校建筑的利用率及服务育人功能。目前已实施的复合宿舍非居住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自习室、健身房、书吧、阅览室、公共客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闲置或使用率不高的情况。因此,学生除居住外对宿舍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宿舍应复合哪些功能、如何提高复合功能利用率是设计环节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二是规模设计超标准。根据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以下简称2018版标准),我国高校宿舍本科生人均住宿面积由6.5㎡提高至10㎡,研究生则从10.5㎡提高至15㎡,为满足高校宿舍的功能复合化提供了条件。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加入非居住功能的学生宿舍,宿舍生均指标往往高于2018版标准,如何在2018版标准下设计出满足学生需求的复合型宿舍是高校宿舍设计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三是设计审批时间长。在基建项目推进过程中,方案反复修改导致的审批延误已成为影响工程进度的普遍难题,这种现象在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建领域尤为突出。高校宿舍项目同时受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和住建部《宿舍建筑设计规范》约束,对于不同的设计方案需要论证的时间不同。方案前期论证不充分与多方协调机制不畅双重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将陷入“设计-报批-修改”的恶性循环。

三、高校宿舍建设优化路径的初步思考

高校宿舍的建设涉及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多个环节,基于目前高校宿舍面临的问题,我们建议的优化路径为构建宿舍标准化图集体系。

在对复合功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宿舍的复合功能分为学习空间(阅览室、自习室)、交流空间(活动室、讨论室、多功能厅)、体育空间(健身房、排练室)及商业配套(超市、打印店、快递站)等。高校宿舍可分为六人间、四人间、两人间及单人间。参考国内公租房标准图集做法,构建适用于高校的宿舍标准化图集体系,对于不同的复合需求给出多种标准房型,并且能够搭配使用。采用‌标准化图集‌后,能够显著提升建设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质量,并优化后期管理。

一是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返工。设计过程中采用‌统一的规范,避免因设计不符合规范导致的审批延误或返工。提供多种标准房型(1/2/4/6人间)、家具布局、水电点位等方案,设计师可直接调用,减少重复劳动。标准化图集通常配套BIM模型,实现‌三维可视化设计‌,可提前发现管线碰撞等问题,降低施工阶段修改成本。

二是降低建设成本,优化预算。标准化图集经过验证,可大幅降低因设计错误导致的施工调整费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如预制混凝土构件)可结合标准化图集,缩短工期。

三是提升居住体验,保障安全。采用标准化图集后可以优化储物空间、书桌位置等细节,并根据实际调研,将合适的非居住需求复合到一起,提升学生居住舒适度。明确走廊宽度、楼梯间距、防火分区等关键指标,避免消防验收不合格等问题。

四是便于后期管理,方便维护。标准化宿舍的管线、设备、家具规格一致,维修更换更便捷。结合BIM模型,可建立‌宿舍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方便设施维护、能耗监测等。未来如需扩建或调整,标准化结构更易匹配新需求,避免大拆大改。

五是推动行业发展,提高效率。标准化图集作为通用语言,可以有效减少‌设计院与高校沟通成本,提高合作效率。各地住建部门可基于标准化方案快速审批,加速高校宿舍基建项目推进。

‌结语:随着BIM、装配式建筑等技术的日渐成熟,‌“标准化”‌将成为高校宿舍建设的主流方向。从‌设计效率、成本控制、居住体验、运维管理‌等多个维度来看,标准化图集将改变高校宿舍建设模式,有效解决高校宿舍建设中规模超标等关键问题。 

更多资讯

010-63363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