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Watch

北国咨观点

北国咨观点 | 低空经济产业洞察:飞手“真香”,培训服务“真香”吗?

发布日期:2025-08-20

来源: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随着低空经济在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行业加速起飞,冷鲜运输、医疗配送、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无人机应用场景多样化变革,无人机飞手成为行业“香饽饽”,飞手培训愈发火热,吸引无人机生产制造、驾校等相关企业“跨界入局”,培训服务是“割韭菜”还是“挖金矿”,还需时间检验,谨慎入局。

一、考证热,无人机飞手成新宠,培训证书眼花缭乱,飞手“真香”吗?

(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引发考证热,但需理性评估行业实际缺口

从表面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注册无人机达到217.7万架,较上年增长98.5%,颁发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累计27.33万本,较上年增长31.8%,同时,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我国无人机操控员缺口超过100万人,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而近五年无人机操控员执照虽以复合增长率32.38%的速度增长,但年均增长人数仅为不到3万人,从缺口填补速度来看,“飞手”是绝对的“香饽饽”。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当前我国注册无人机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微型、轻型无人机或农用植保机,而这几类无人机不要求持证飞行,且无人机拥有者以个人用户为主,企业、事业、机关等法人登记用户仅占6.05%。


图片来源: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整理,北国咨绘制
图1 无人机操控员增长情况(截至2024年)

我国无人机管理基本形成“农业、微轻型豁免、小中大型严格”的分层体系。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无人机被划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五个类别。其中,微型、轻型无人机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主要用于娱乐和拍摄等轻量级应用,无需取得操控员执照,同时,从事常规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业飞行活动的人员也无需取得操控员执照,但应当由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生产者按照国务院民用航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规定的内容进行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取得操作证书。


图片来源:数据来自《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北国咨绘制
图2 我国无人机分类情况

(二)证书眼花缭乱,需警惕“毕业即失业”

无人机驾驶证主要有三类,逐步构建成以CAAC执照为必须,UTC大疆系可选、ASFC“圈住”航模爱好者的体系。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操控非轻型、微型无人机的人员需取得CAAC执照,未持证操控无人机的行为可能面临5000元至10万元罚款。同时,CAAC不仅是合法操控无人机的必要资质,也是申请空域解禁、夜间飞行等权限的基础条件,而此前部分电力、测绘等企业认可的AOPA和ALPA合格证,自2024年10月起已全面停止增发;UTC证是由大疆慧飞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CATA)联合认证,属于行业认可合格证,在大疆体系中认可度较高,适用于航拍、植保、测绘等领域;ASFC1是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唯一认可的无人机模型类证书,主要适用于无人机竞速、特技表演、航模表演‌等非商业飞行活动,无法从事商业飞行活动,需谨慎识别证书“李鬼”。

此外,“有证”只是行业入场券,“会飞”难以满足实际岗位需求。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2月,无人机工程师、无人机组装测试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分别为39.9%和64.5%,但求职人数同比增速分别达287.3%和271.9%2,结合天眼查数据,我国目前约仅有3.6万家无人机相关企业3,实际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在电力巡检、工程测绘等专业性较强的应用领域企业也更青睐有经验的飞手或复合型人才,虽然农业植保领域门槛不高,但需要特定的农药喷洒操作证书,且就业季节性明显。同时,CAAC证书需每2年更新,并累计飞行100小时,对新手或非全职飞手也构成挑战。

二、发育期,行业疑似产能过剩,盈利模式仍在摸索,培训服务“真香”吗?

(一)培训机构翻倍式增长,需警惕过剩风险

无人机培训机构井喷式增长。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备案无人机培训机构数量已从2024年8月超过1000家,增长至2025年7月初超过3000家,不到一年时间实现翻倍再翻倍。

表1 无人机培训机构数量增长情况


表格信息来源:北国咨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整理

无人机培训是应用导向行业,依托所在地无人机产业基础,当前多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入局需谨慎评估,紧密对接产业需要。无人机培训以就业为导向,紧密围绕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安防巡检、影视测绘等实际应用需求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服务。从7月培训机构分布来看,当前3117家备案机构中多数布局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依托强大的无人机及低空经济产业基础成为培训机构最多地区,占比分别为8.69%、8.18%、7.83%;四川省、河南省依托广泛的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多元应用场景,培训机构数量紧随其后;浙江省与河北省政府大力支持建设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也推动培训机构快速落地。


图片来源:数据来自中国民航局,北国咨绘制
图3 我国CAAC备案的无人机培训机构分布情况

(二)四大阵营悄然形成,行业盈利模式仍在摸索

当前无人机培训服务入局者较多,基本形成四大阵营。一是无人机制造企业通过依托自身品牌影响力及供应链渠道入局,完善产业链体系,在创造第二收入的同时提升产业掌控力,代表企业有大疆、极飞科技,大疆创新推出大疆慧飞、极飞科技推出“极飞教育”等品牌提供无人机与农业植保人才专业化培养服务;二是教培服务企业拓展延伸服务板块,丰富产品矩阵转战低空经济领域,代表企业有驾培龙头东方时尚、优路教育、部分地区的机动车驾驶员考试服务中心等;三是高校成立人才培训中心,助力学生高效获取资质、提升专业技能,代表高校包括中国民航大学、苏州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四是无人机专业培训机构,以中小企业为主,多为2023年以后成立。

在运营模式上初步形成轻资产运营与轻重结合两类。轻资产模式如大疆创新依托硬件优势打造“培训+设备销售”闭环,与大疆租赁等厂商通过收入分成实现轻资产运营。目前培训时长累计超过296万小时,全球设立1500余家分校,一次性通过率超过93%,全国飞场面积超过600万m2,专业教员超过8000个,培训学院超过60万家。轻重结合如东方时尚,依托在通航领域五座通航机场和两所航校的前期储备,建立无人机培训基地。

在盈利模式上无人机培训服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培训课程和执照认证服务,还可通过无人机销售租赁、行业解决方案定制、考试认证服务、加盟拓展等延伸收入链,但在当前行业价格“内卷”与“失业危机”下,可持续性有待观察,还需扎根产业需求,拓展实战技能培训,真正融入低空经济新赛道。

三、多沉淀,行业虚火需警惕,但未来仍可期

总体来看,在技术迭代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下,无人机培训既是无人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无人机产业的配套一环,也是人才供给的必要载体,随着无人机产业生态链的全面升级,应用场景的多元拓展,也将逐步迭代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未来,一是需要政府监管及时补位,更新迭代培训标准,规范培训宣传,探索建立信用清单;二是企业回归服务本质,从实践应用、多元化课程等多维度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人才培训体系向复合型、专业化方向发展,延伸场景应用、平台服务等多业态。无人机培训服务行业也将在市场大浪淘沙下,实现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赋能产业起飞。

注 释

1 ASFC 是指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无人机操作员合格证

2 智联招聘基于2025年2月发布《2025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热点快报》

3 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企业简介及品牌或产品含“无人机”,且经营状态为存续/在业,同时不包含学校、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医疗机构

作者介绍

吕紫薇

中级经济师

咨询工程师(投资)

长期专注研究新材料、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口研究等领域,深度参与北京市、区多项重点产业研究咨询工作,获得北京市优秀咨询成果奖1项。

编辑:张 华
审核:刘 敏

更多资讯

010-63363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