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复杂形势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一季度经济实现超预期的“开门红”。在京津冀区域层面,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形势保持一致,区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动能不断积聚。
一、京津冀区域GDP占全国比重下降趋势进一步扭转
一季度,京津冀三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00.9亿元,占全国比重为8.66%,较2024年末提升0.11个百分点,区域GDP占全国比重稳步提升的趋势进一步强化。其中,京津冀三地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59.9亿元、4194.3亿元和11246.7亿元。从增速来看,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按不变价格同比增速分别为5.5%、5.8%和5.7%,分别较全国高0.1、0.4、0.3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京津冀三地统计局官网
图1 2013-2025年一季度京津冀三地GDP及全国占比情况
二、区域规上工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见行见效
一季度,北京市工业增加值为133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较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天津市工业增加值为1291.2亿元,同比增长5.6%,与上年同期持平,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0.8%;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7%,较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10.4%,较上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京津冀三地统计局官网
图2 2013-2025年一季度京津冀地区全部工业增加值变化及全国占比情况
三、区域工业高端领域增势良好,三地优势互补格局进一步加强
一季度,北京在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8.0%,较上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在新能源整车强势增长带动下,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7.2%,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大幅下降,降幅10.1%。北京市新兴领域表现活跃,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16.1%,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3.0和4.1个百分点。天津市装备制造业增长10.5%,较上年全年提高6.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三成;汽车制造业增长22.8%,较上年全年提高22.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1.7%。河北省在工业统计的40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82.5%,较上半年扩大10%。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47.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5.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长9.2%。
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势强劲,汽车、电子类产品增幅较大
一季度,在京津冀共造“一辆车”的部署下,三地一季度生产汽车78.96万辆,同比增长13.2%。北京生产汽车38.7万辆,同比增长25.5%,其中生产新能源汽车12.1万辆,同比增长1.4倍,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份额首次突破三成;天津生产汽车18.96万辆,同比增长27.5%;河北生产汽车21.3万辆,同比降低11.3%。在其他工业产品门类中,北京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模组等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9.9%、18.3%、15.6%;天津电子计算机整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同比增长93.7%、33.1%;河北锂离子电池、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66.3%、43.3%。
五、区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平稳,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
一季度,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45.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6.0%,同比增长9.2%,较上年同期放缓4.5个百分点,增速较全国一季度低1.1个百分点。天津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1%,较上年同期提高13.9个百分点。河北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较全国一季度低4.1个百分点。
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三地均高于全国,制造业投资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
一季度,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0%,较上年同期加快1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2%,制造业投资增长15.0%。其中,电子制造业投资增长46.3%,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84%。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维持高速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175.1%,增速较上年同期高96.4个百分点。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较上年全年增速加快5.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6%。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8.1%,其中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62.1%和5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5.7%。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增速较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7.4%。
七、设备工器具投资保持较高增速,投资的拉动效应将逐步释放
从投资构成来看,一季度,京津冀三地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国(19.0%)。其中,北京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34.7%,增速快于上年全年102.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9.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制造业设备购置投资增长40.3%。天津、河北设备工器具投资分别增长36.0%和26.3%,较上年全年分别高23.7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
八、从新设市场主体活跃度来看,区域新设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根据天眼查数据,一季度,京津冀三地制造业新设企业20794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设企业15671家,总计36465家,较上年同期增长90.2%。新设制造业企业中,医药制造业325家,汽车制造业645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70家,专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4003家。在招引外商投资企业方面,京津冀三地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69家,其中制造业53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5家,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0.6%和58.5%。
数据来源:天眼查
图3 2025年一季度京津冀地区新设市场主体情况(单位:家)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形势,国内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我国南北方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京津冀区域作为带动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特别是三地的产业发展水平对我国构建稳定、合理的空间格局意义重大。作为北国咨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团队将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持续跟踪监测,以便为业内人士决策提供支撑。
作者介绍
刘纪艳
高级经济师/注册咨询师(投资)
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产业园区、高精尖产业政策等领域的课题研究,参与并负责多项京津冀产业协同、园区规划、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重大项目,牵头完成《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报告(2023)》《北京市龙头企业京津冀优化布局实施方案和促进北三县重点产业一体化发展工作报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统一的产业规划》《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与产业空间地图研究》《新发展阶段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运行监测分析方法研究》等重要课题,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优秀咨询成果奖。
沈义钊
咨询师
长期专注区域协同发展、经济运行分析,深度参与京津冀产业协同领域重大课题,完成《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报告(2023)》《2024年京津冀产业协同“六链五群”发展成效分析及季度监测》等报告撰写和课题研究,获北京市优秀咨询成果奖2项。
编辑:张 华
审核:王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