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慢性疾病年轻化,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此背景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医疗服务已成为时代所需,大势所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体系核心载体,以数智化转型重构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成为提高服务能力的必然举措。
一、数智化转型的核心价值
数智化转型是以数据价值释放为核心,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技术等为驱动力的重塑全流程医疗系统性工程,其核心价值在于:
一是创新诊疗模式。推动医疗服务从“循证医学”向“精准医学”转变,通过建设数智化平台,在海量病例行为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疾病特征快速挖掘、病历快速识别、病情特征和影像快速诊断等功能,提升诊断精确度,形成个性化诊疗方案;以远程移动医疗平台和智能化穿戴设备协同,实现远程数据监测、线上问诊、远程会诊、随时复诊等功能,拓展医疗服务边界,驱动医疗服务升级 。
二是合理调配资源。运用区域块、物联网等关键技术在确保数据隐私前提下,实现数据互通互联,解决多中心研究项目数据标准不统一、科研与临床数据流通不畅、数据汇总耗时耗力等问题。构建协同研究网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医务人员临床实践经验不足、医疗数据缺失、科研能力下降等问题,提升边远落后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
三是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数智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医院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数据化管理模式转变,通过重构医院全过程管理理念,深刻影响医院运行管理和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通过对人、财、物、空间等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实现精准控制医疗成本、医疗资源高效调配,提升优质医疗服务供给能力。
二、国内典型案例实践与启示
当前,部分医院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了数智化转型的目标,围绕医疗资源管理、医教研一体化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表1 国内代表性数智化转型案例的落地路径与关键成效
表格信息来源:北国咨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三、数智化转型难点问题
一是数据孤岛与整合困境。目前国内多数医院存在数据录入错误、细致程度不够、数据零散等问题,同时医疗数据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各医院的数据标准、数据格式和接口并不统一,也导致存储的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格式差异较大,数据交互融合困难,制约临床研究效率提升。
二是数据安全与隐私合规问题。数智化转型依赖于海量数据共享,而医疗数据涉及患者病史、基因信息等高度敏感信息,网络攻击、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系统漏洞等风险增加。
三是技术复合型人才匮乏。医疗领域数智化建设和运营工作困难很大程度上源于缺少医学与数智技术复合型人才,目前多数医院更侧重于医学人才临床知识技能的培养,对数智前沿技术掌握不足。
四、数智化转型应对之策
一是推行数据标准化,建设数据协同网络。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学中心等牵头单位应带动临床研究网络成员单位参与国际、国家和地方数据标准制定工作;建立区域信息网络,并通过部署交换机等方式实现不同区域之间临床研究数据的直接提取,打造区域内数据资源共享体系,提升临床研究效率。
二是建立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医院需升级数据从产生、存储到传输全流程的加密手段,数据浏览层需对数据使用者进行身份识别溯源,数据服务层需对涉及患者隐私等数据实现自动脱敏,数据存储层需对数据保密性级别进行差异性保护并保证数据完整性。
三是探索“医疗+数智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内高校、医院等人才培养机构可依托医工交叉项目的开展,推进医学知识体系向理科、工科、文科等多学科深度融合方向发展,促使人才技能储备从单一诊疗技术转型至多技术协同作战。
作者介绍
于洋
咨询师
长期关注政策研究、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深度参与多项国家、北京市区两级项目评审、资金全过程管理等工作,长期为企业、医院、高校等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及资金申请报告、可研报告编制等咨询服务。
班日
咨询师
国际项目管理师
长期关注高精尖产业、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深度参与多项国家级、北京市级项目咨询及全过程管理、可研报告编制等工作。
李晓航
咨询师
长期专注医疗数字化及信息化转型、生物医药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领域的评估咨询、项目咨询及全过程管理,深度参与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的项目咨询及评估咨询。
编辑:张 华
审核:王子强